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挑战
鄢华   
  • 出版日期:2024-02-01
  • 鄢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委,现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科教处主任,冠心病病区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学组委员、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武汉医院协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武汉医院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武汉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CCI中文版副主编、《临床内科》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编撰心血管指南及专家共识10余篇。主编《心血管临床精彩病例荟萃》《心内科精彩病例荟萃》,主译《冠状动脉内超声》,参编(参译)论著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内科学(心血管病学方向)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心病影像学及功能学诊断,擅长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及心血管专科疑难急危患者的临床治疗,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19年,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主持参与各类冠心病介入手术12 500余例,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如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应用冠脉影像学、功能学技术诊断复杂冠脉病变、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是国内较早开展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心肌血流储备分数等冠心病诊治新技术的专家之一。入选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医疗卫生人才项目,荣获“湖北省优秀医师”“武汉市中青年骨干人才”“武汉市人民政府博士资助人选”“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93 -9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16
内容简介

【视频简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房颤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目前我国房颤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抗凝率仍较低,主要与房颤的筛查和诊断率低、脑卒中急性期脑出血风险增加、部分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和抗栓出血风险增加等相关。加强心电监护、科学使用可穿戴设备可提高房颤的检出率。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可根据影像学出血转化风险及神经系统表现个体化评估抗凝时机,且优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存在抗凝禁忌且卒中风险高的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可选的预防卒中的替代方案。对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房颤患者,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的预防仍然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