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一例非典型基底动脉夹层
张运   
  • 出版日期:2024-02-01
  • 张运,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机场院区介入诊疗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神经介入专业组组长。兼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脑与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神经病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专家,担任《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期刊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卒中杂志》审稿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再灌注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保健科研课题、北京市医管局培育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96 -9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19
内容简介

【视频简介】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血液进入脑动脉血管壁的假腔,形成壁内血肿,可能导致管腔狭窄、闭塞或夹层动脉瘤,引起脑缺血症状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约60%的CAD是自发的,但其余病例可能存在机械触发因素。非创伤性颅内动脉夹层的分布为53.3%位于前循环,46.7%位于后循环。后循环椎基底动脉夹层最好发部位是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交汇处。虽然CAD是脑卒中的罕见原因,却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原因。CAD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或长时间无症状,可能出现延迟性卒中,从而导致诊断困难,引起致残、致死性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因此,避免漏诊和误诊,及时进行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本视频介绍1例青年女性突发脑干梗死,通过一系列排查鉴别,在没有获得CT血管成像/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提供的CAD直接或间接征象的情况下,初步诊断为基底动脉夹层,并果断给予适宜治疗,获得了相对良好预后。与会专家们通过仔细分析其病史、体征,结合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对CAD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标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精彩讨论,力求对CAD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