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专家论坛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28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开放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在脑血管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尹晓亮, 杨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316-321.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6.001
    摘要 (306) HTML (1) PDF (685 KB) (18)

    脑血管神经外科是现代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的疾病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烟雾病、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等。近年来微创化的开放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在各自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一方面使得适于采取上述干预措施的脑血管疾病范围不断扩展;另一方面,两种治疗方式相互交叉、部分竞争,形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治疗体系。本文对上述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脑血管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

  • 2.
    妊娠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吴雅婷, 彭斌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322-32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6.002
    摘要 (194) HTML (1) PDF (619 KB) (6)

    脑血管病是妊娠期间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妊娠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体内高凝状态等因素均可增加脑血管病变的风险。而妊娠相关的脑血管病预后常较差,病死率较高,并且影响母体围产期和胎儿健康,因此需要早期识别和治疗。本文通过复习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及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期加强临床上对孕产妇脑血管病变的预防、识别和治疗,从而降低妊娠相关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3.
    基于失连接理论:关键位置纤维微结构损伤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黄丽丽, 徐运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327-33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6.003
    摘要 (123) HTML (2) PDF (640 KB) (10)

    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血管病因,病变症状映射研究发现关键位置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病机制,即皮层-皮层或皮层-皮层下失连接综合征。弥散张量成像(DTI)为白质微结构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无创的纤维追踪方法,故本文就DTI研究中失连接综合征在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及关键位置纤维微结构损伤与不同认知域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4.
    脑微梗死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夏禹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363-365.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6.009
    摘要 (88) HTML (0) PDF (565 KB) (6)

    脑微梗死(CMI)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脑血管疾病,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密切相关。由于其尺寸较小,在低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中只能看到病变的一部分,因此在常规临床MRI扫描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使用高磁场强度的MRI扫描仪可以描绘出CMI,尤其是皮质CMI。因此,本文主要对CMI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认识CMI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 5.
    遗传因素与散发性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钟美香, 徐璐璐, 王亚娟, 郑雪平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366-369.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6.010
    摘要 (164) HTML (0) PDF (666 KB) (4)

    脑小血管病发病隐匿且机制复杂多样,研究发现散发的脑小血管病同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一样具有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在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散发性脑小血管病中的6种影像学表现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基因的多态性以及RNA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作用。

  • 6.
    主观认知下降临床特点及影像研究进展
    罗财妹, 徐运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259-26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5.002
    摘要 (176) HTML (0) PDF (700 KB) (0)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一种个体自我感受认知功能较先前下降,但无客观神经心理异常证据的状态。众多证据表明,SCD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谱中最早的症状。同时,SCD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如何识别AD进展型的SCD患者以便实现AD超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综述从定义标准、认知进展因素、标志物研究现状、当前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多方面陈述SCD相关内容。

  • 7.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脑血管手术中预防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李刚, 李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264-267.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5.003
    摘要 (249) HTML (0) PDF (638 KB) (3)

    心脑血管手术数量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心脑血管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脑灌注不足已成为影响心脑血管手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作为目前唯一的无创脑氧监测技术,因具有无创、连续、灵敏、实时的优点,在心脑血管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人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评估脑部氧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IRS监测脑氧饱和度的基本原理、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心脑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围手术期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8.
    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李梦春, 赵辉, 徐运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292-29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5.008
    摘要 (213) HTML (8) PDF (615 KB) (10)

    高血糖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痴呆的转化。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其患病人数的增加,2型糖尿病(T2DM)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更多的重视。T2DM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等方面,T2DM患者脑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表明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脑体积减小,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增加,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下降,脑区激活功能降低,各脑区间功能和结构连接下降,脑代谢物质水平改变。

  • 9.
    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进展性脑桥梗死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一例
    王丽娟, 刘欣, 姚福会, 王红霞, 刘荧, 李皓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312-314.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5.014
  • 10.
    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及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霍然, 刘颖, 邬海博, 徐慧敏, 王涛, 袁慧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194-19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4.002
    摘要 (132) HTML (0) PDF (678 KB)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卒中危险因素的加剧,脑卒中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成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远期卒中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及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11.
    大气污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中中, 布凯林, 秦晋, 张荣, 刘晓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199-20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4.003
    摘要 (139) HTML (0) PDF (660 KB) (2)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伴随而来的是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与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气候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大气污染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与其相关的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深入了解大气污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大气污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 12.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
    张寒芳, 罗永梅, 侯淑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204-20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4.004
    摘要 (341) HTML (6) PDF (759 KB) (3)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有效的干预有助于减轻这一负担。文章整理了PSCI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介绍了PSCI康复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认知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损害范围广,具有特定的模式。其影响因素涉及众多方面,文章依据是否可干预进行分类概括。在康复手段上,针对不同因素直接或间接改善认知功能的尝试得到逐步发展,运动训练、丰富康复等方法表现出较好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13.
    卒中后抑郁与营养代谢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徐伟, 李东芳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230-23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4.009
    摘要 (100) HTML (3) PDF (596 KB) (2)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卒中幸存者中PSD的总体发病率约33%,PSD的发生对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况及社会功能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对PSD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营养代谢与抑郁和脑卒中均有联系,研究发现其与PSD也密切相关,但在PS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不同营养代谢与PSD相关性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4.
    代谢综合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韩芸峰, 来璇, 杨军, 马长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234-237.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4.010
    摘要 (108) HTML (0) PDF (644 KB) (6)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合并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症候群。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临床卒中或亚临床血管性脑损伤,涉及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将综述代谢综合征与VCI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代谢综合征导致VCI的相关机制。

  • 15.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姚东陂, 缪中荣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29-13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02
    摘要 (311) HTML (0) PDF (625 KB) (11)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针对其治疗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目前已在临床普遍开展。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是CAS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将对CAS术后CHS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 16.
    新发心房颤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李延广, 祖凌云, 刘书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33-139.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03
    摘要 (90) HTML (2) PDF (705 KB) (8)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全因死亡、认知功能障碍等风险明显增加。识别导致的房颤危险因素对指导制定一级预防及筛查策略、提前检出无症状房颤、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新发房颤常见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HAVOC评分和C2HEST评分有望成为评估个体新发房颤风险的简易临床型工具。

  • 17.
    基于脑血流的功能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勇跃, 马惠德, 崔立刚, 王淑敏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40-144.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04
    摘要 (66) HTML (0) PDF (664 KB) (3)

    近年来,人脑功能的探索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脑连接组学的提出,多模态的神经成像技术,将逐渐成为研究人类全脑神经网络功能的重要突破口。解剖学角度上神经元与血管相伴而行的特征提示脑血流可作为反映神经功能的可靠信号。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综述基于脑内血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神经元和伴行血管互作的模式对于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价值所在。

  • 18.
    平均动脉压对不同程度责任血管狭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赵智江, 刘芳芳, 高凤国, 张颖, 张二娜, 李继业, 孔志平, 廖仁昊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59-16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08
    摘要 (50) HTML (0) PDF (596 KB) (0)
    目的

    分析在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时,平均动脉压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72 h血压监测。根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责任血管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通过自身配对的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责任血管狭窄组,进展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的差异。

    结果

    中度狭窄组进展前平均动脉压高于进展后平均动脉压[(113.62±10.17)mmHg vs (101.3±12.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48,P=0.026)。重度狭窄组进展前平均动脉压高于进展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责任血管中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防止出现低血压导致病情进展。在责任血管重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需要适度关注血压情况。

  • 19.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赵欣, 邓燕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63-16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09
    摘要 (63) HTML (2) PDF (618 KB) (4)

    脑卒中是中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1/3的患者脑卒中病因不明确。卵圆孔未闭在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是不明原因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反常栓塞。在临床实践中多使用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进行检测。近年来,多项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经导管卵圆孔封堵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再卒中的发生率。

  • 20.
    脑微出血与不常见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蒋在军, 王田, 刘辉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72-174.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11
    摘要 (60) HTML (0) PDF (601 KB) (2)

    脑微出血属于脑小血管疾病。脑微出血由含铁血黄素组成,是顺磁性的,并且可由磁共振磁敏感序列检测。脑微出血在脑卒中和脑变性病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有些少见疾病也伴有脑微出血的发生,不同疾病中脑微出血的数量、分布、大小各不相同。了解脑微出血不常见的病因不仅有助于这些不常见病的诊断及预后,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脑微出血发展的不同病理生理。本文主要阐述脑微出血与少见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