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丁苯酞在各类型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晓晓, 邱嘉婷, 张懿姝, 张蓉, 张棚, 刘晓蕾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9-2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4
    摘要 (263) HTML (2) PDF (875 KB) (6)

    认知障碍是一种严重的、高级神经功能损伤综合征,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用于治疗认知障碍的药物种类较少且疗效有限,无法延缓或逆转疾病发展进程,寻求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近年的研究表明,丁苯酞(NBP)可用于治疗认知障碍,但其疗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考证与探索。本文就NBP的药理机制、在认知障碍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阐述,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2.
    血脂与轻度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叶一, 曾勇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4-1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3
    摘要 (243) HTML (3) PDF (944 KB)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认知障碍已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脂质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胆固醇是脂质成分的一种,人体中25%的胆固醇储存在大脑中。循环中血脂水平已被证明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关,临床中将极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降脂目标。血液循环中各类血脂成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与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27-羟基胆固醇的作用、高血脂水平对血脑屏障和脑组织的破坏均可影响认知功能。本文从血脂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机制、不同血脂成分和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循环极低LDL-C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试验等方面对血脂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

  • 3.
    血栓炎症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郑欣雅, 邱宝山, 王伊龙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33-53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3.06.001
    摘要 (218) HTML (0) PDF (676 KB) (6)

    在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其中,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之间的接触以及众多可溶性因子对细胞的调控将两个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构成“血栓炎症”过程。血栓炎症广泛参与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卒中急性期及再灌注损伤和卒中复发。了解血栓炎症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血栓炎症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4.
    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研究的范围综述
    李淑敏, 侯淑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57-16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2.011
    摘要 (176) HTML (1) PDF (486 KB) (2)
    目的

    对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文献进行范围审查,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聚焦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以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系统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及灰色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7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提取获益感水平、获益感体验、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内容。

    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结果显示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整体水平处于中等,获益感知主要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心态及行为的转变、家庭关系的促进、新人生信念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升华5个方面;评估工具主要有疾病获益感量表和照顾者获益感问卷2种;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社会支持等其他相关因素;干预措施主要有正念认知疗法、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积极自我表露干预等。

    结论

    脑卒中照顾者需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针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群体的获益感现况、影响因素及获益感体验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参考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获益感干预方案,制定适用于我国脑卒中照顾者群体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全面了解脑卒中照顾者的获益感情况,有效提高照顾者获益感水平。

  • 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HRMR-VWI研究
    刘英, 马利军, 王宝军, 刘晓林, 柴圣婷, 苏宁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49-55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3.06.004
    摘要 (173) HTML (0) PDF (1053 KB) (3)
    目的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成分及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78例ICAS性狭窄的患者行HRMR-VWI扫描。将检出的颅内斑块分为责任斑块(67个)与非责任斑块(125个),比较2组间斑块成分、特征的差异。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将入组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脑梗死组(34例)、慢性脑梗死组(18例)、无脑梗死组(26例)3组,比较3组间责任斑块成分、特征的差异。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成分、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的相关性,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责任斑块组斑块内出血(IPH)率(P<0.001)、血栓率(P<0.001)、明显强化率(P=0.010)、中重度血管狭窄程度(P<0.001)和斑块负荷(P<0.001)均显著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亚急性脑梗死组中责任斑块的IPH率(P=0.013)、血栓率(P=0.001)、斑块负荷(P<0.001)均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PH(rs=0.348、P=0.004)、血栓(rs=0.373、P=0.002)、斑块负荷(rs=0.360、P=0.003)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IPH、血栓的存在与责任斑块及同侧卒中事件密切相关。较大的斑块负荷可增加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风险,且卒中的严重程度会更重、预后更差。

  • 6.
    间歇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王晖, 李丽, 周宝华, 杨琼, 李葆华, 罗永梅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77-180.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2.014
    摘要 (168) HTML (0) PDF (354 KB) (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造成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间歇管饲作为营养支持的一种新途径,可以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所需营养,并达到促进吞咽功能康复的目的。本文对间歇管饲的历史发展、实施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的间歇管饲方法,以便临床推广。

  • 7.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共病增加中国社区老年人痴呆风险
    聂倩倩, 程桂荣, 曾燕, 鄢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27-3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5
    摘要 (158) HTML (4) PDF (879 KB) (20)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对痴呆的影响,为痴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8-2023年中国多中心痴呆调查(CMDS)和湖北省老年记忆队列(HAMCS)中14 803名≥65岁老年人人口学、疾病及认知功能评估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及其共病对痴呆的影响。

    结果

    14 803名≥65岁老年人中痴呆1119人(7.6%),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共病4096人(27.7%),其中高血压共病糖尿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为788人(6.7%)、981人(8.3%)和876人(7.4%)。不同居住地、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组老年人痴呆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体质量指数、吸烟、社交活动、罹患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老年人痴呆患病均有影响。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未患代谢性心血管病老年人相比,患1~4种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老人患痴呆风险分别为1.509倍(95%CI:1.161~1.960),1.869倍(95%CI:1.389~2.516),2.399倍(95%CI:1.618~3.557)和2.684倍(95%CI:1.257~5.730);高血压共病糖尿病患痴呆风险最高(OR=2.157;95%CI:1.377~3.379);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后分析发现,痴呆风险随着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共病种类增加而增加;男性高血压共病脑血管病患痴呆风险最高(OR=4.400,95%CI:2.154~8.989),女性高血压共病糖尿病患痴呆风险最高(OR=2.022,95%CI:1.189~3.442);<75岁组高血压共病脑血管病患痴呆的风险最高(OR=2.140,95%CI:1.141~4.014),≥75岁组高血压共病糖尿病患痴呆风险最高(OR=2.530,95%CI:1.402~4.563)。

    结论

    中国老年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患痴呆风险显著增加。

  • 8.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梁文雯, 李征, 万敏, 骆佳莹, 贾伟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71-80.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12
    摘要 (140) HTML (4) PDF (1237 KB)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采取再灌注治疗后,引起出血转化(HT)的情况虽不常见,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恢复。目前研究较多的HT机制包括缺血损伤、缺血再灌注、阿替普酶带来的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脑屏障破坏。通过认识临床危险因素和应用预测模型及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实现对HT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未来使用新型溶栓药物及新研发的脑保护剂有望进一步控制HT转化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本综述总结HT的分类、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预测因子和预测模型,以及相应治疗,以及时发现,更好预防,同时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治疗,尽可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危害,提高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血管再通获益率及降低神经功能损害,促进预后。

  • 9.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罗婷, 邱令智, 易东, 鄢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60-6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10
    摘要 (129) HTML (0) PDF (975 KB) (2)

    心血管疾病(CVD)、缺血性脑卒中(IS)及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全因死亡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工厂,是保证细胞完整性和活力的关键。已有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密切相关,维持线粒体稳态是一种治疗CVD、IS和CKD有前景的策略。本综述总结了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生物发生、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自噬)障碍及其与CVD、IS和CKD的关系,以期探索CVD、IS和CKD新的治疗方法。

  • 10.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抗逆力相关研究进展及启示
    邓晨阳, 侯淑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97-10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2.001
    摘要 (120) HTML (0) PDF (551 KB) (6)

    抗逆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资源,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潜能和优势资源,在应对脑卒中等重大生活事件时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抗逆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参考依据,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护理干预,进而促进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11.
    非出血型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认知特征——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痴呆队列的数据
    董立羚, 王添艺, 毛晨晖, 姜宇涵, 尚丽, 包嘉璐, 仇宇悦, 褚珊珊, 金蔚, 倪俊, 高晶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95-300.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4.001
    摘要 (120) HTML (4) PDF (404 KB) (5)
    目的

    探索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非出血型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的认知特征,以指导临床认知训练。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来自2007—2023年北京协和医院痴呆队列,完成病史采集、头颅MRI、认知评价、血液生化检查和基因测序。所有患者符合很可能CAA诊断标准,且无症状性脑出血病史。认知测评包括认知筛查和认知域测试,认知筛查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等;认知域测试涉及视空间、记忆、执行、推理计算和语言5个认知域。根据MMSE分数,将研究对象分成MMSE>20分(轻度认知障碍)亚组和10分<MMSE≤20分(中度认知障碍)亚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2组内记忆认知域中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子项目(AVLT1-3)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4例CAA患者。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龄为(74.0±7.1)岁。记忆障碍和执行障碍最为突出,分别见于97.1%(33/34)和73.5%(25/34)的患者;其次为语言、视空间和推理计算障碍,分别见于38.2%(13/34)、35.3%(12/34)和5.9%(2/34)的患者。在MMSE>20分(n=20)和10分<MMSE≤20分(n=14)亚组中,AVLT1、AVLT2和AVLT3均存在显著上升趋势[(2.40±1.10)分 vs (4.10±1.92)分 vs (4.90±2.00)分,F=11.034,P<0.001;(1.64±0.84 )分vs (2.21±1.48)分 vs (3.36±1.95)分,F=4.793,P=0.014]。

    结论

    非出血型CAA患者以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轻、中度认知障碍(MMSE>10分)的CAA患者推理计算和学习能力相对保留,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些保留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认知训练,以延缓其认知功能下降。

  • 12.
    脑淀粉样血管病诊疗进展
    倪俊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02-40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4.018
    摘要 (115) HTML (0) PDF (274 KB) (5)

    【视频简介】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类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大脑皮层和软脑膜小血管管壁所致的一类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是老年人群自发性脑叶出血及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值得关注。本视频讲授内容聚焦CAA近年研究进展,结合研究证据和本团队经验,详细阐述CAA病理特征、病因机制、临床症候、结构和分子影像特征及其辅助诊断价值、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为神经科医师深入认识和研究CAA提供思路和参考。

  • 13.
    2023年中国卒中临床转化研究重要进展巡礼
    曹雯, 张淦, 黄昕, 付佳钰, 傅瑜, 樊东升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5.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1
    摘要 (114) HTML (5) PDF (927 KB) (14)

    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自2005年以来,每年中国的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卒中死亡总数的1/3,是中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中国人终身卒中风险为39.3%,是世界其他地区平均风险的1.6倍,在195个国家中居首位。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人群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增加了86.02%、105.99%、32.29%和13.73%,因此,卒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过去的2023年,我国学者在卒中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本文旨在对2023年中国卒中临床转化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14.
    中年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的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进展
    曾德阳, 董贺千禧, 陶凉, 肖红艳, 曾燕, 鄢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6-13.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2
    摘要 (111) HTML (1) PDF (1000 KB) (3)

    尽管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中年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和吸烟,通过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灌注不足和神经退行性变等病理机制,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ADRD)的发病率,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对ADRD临床前阶段的纵向影响尚未完全阐明。本篇综述系统阐述了心血管风险因素,亚临床或症状前动脉粥样硬化与ADRD之间的关系,提出识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并确定预防和延迟ADRD发作的关键时间窗至关重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试验将有助于确定血管因素是否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影响,并阐明中年心血管风险因素对大脑的影响。

  • 15.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患者急诊血管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
    辛伽伦, 袁兴运, 刘志勤, 师瑞, 蒋锋, 刘锋昌, 李伟旺, 张恒, 郭强, 何剑波, 姚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39-544.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3.06.002
    摘要 (109) HTML (0) PDF (852 KB) (2)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5日至2023年3月1日在西电集团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大兴医院、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卒中行急诊颅内DES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影像学特点[CT-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弥散加权成像(DWI)-ASPECTS、CT灌注成像(CTP)]、手术效果和围手术期情况[患者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DPT)、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术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30 d NIHSS评分、术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临床预后随访(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90 d内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以及术后90 d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采用t检验比较基线NIHSS、mRS评分和术后30 d NIHSS、mRS评分的差异。

    结果

    34例患者年龄为(64.6±6.5)岁,男性24例(70.6%),合并高血压者27例(79.4%)、糖尿病17例(50.0%)、高脂血症12例(35.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2例(35.3%)、心房纤颤0例、吸烟者20例(58.8%);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9±4.6)h,基线NIHSS评分为(7.9±1.1)分,基线mRS评分为(2.7±1.1)分;CT-ASPECTS评分为(9.8±0.4)分,DWI-ASPECTS评分为(8.0±1.0)分,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2例(64.7%),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12例(35.3%),CTP平均错配体积为(96.5±30.1)ml。34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mTICI分级3级,成功再通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为0;术后30 d NIHSS评分为(3.6±2.3)分,较基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5,P=0.001);术后30 d mRS评分为(1.6±0.8)分,较基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8)。术后90 d随访显示85.7%(29/34)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mRS评分0~2),无死亡患者,无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结论

    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患者行DE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支架内再狭窄率低。

  • 16.
    缺血性卒中无效再通发生机制与血栓炎症
    王伊龙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26-626.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3.17.06.017
    摘要 (104) HTML (0) PDF (244 KB) (2)

    【视频简介】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皮损伤、胶原暴露诱导血小板黏附、活化与聚集,介导血栓形成,同时激活凝血通路,共同参与生理性止血。然而,血小板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一方面,血小板能够直接与免疫细胞作用,介导免疫细胞激活与黏附;另一方面,血小板激活后通过分泌炎症因子,进一步引起免疫炎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典型的血栓炎症疾病,血栓形成常伴有血栓炎症。血栓炎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干预血栓炎症相关靶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 17.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华美芳, 陈莉, 张峰林, 刘忠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10-114.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2.003
    摘要 (99) HTML (1) PDF (381 KB) (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4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24例(16.67%),非感染组120例(83.33%)。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胃管留置情况、尿管留置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情况、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卧床时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60岁:19/5 vs 6/114)、高血压(75.0% vs 51.7%)、GCS评分(≥9分/<9分:15/9 vs 98/22)、糖尿病(54.2% vs 14.2%)、留置胃管(83.3%% vs 10.8%)、术后机械通气(62.5% vs 8.3%)、NRS2002评分≥3分(91.7% vs 8.3%)、卧床时间(≥3周/<3周:14/10 vs 20/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598、4.410、4.349、19.402、55.477、40.901、11.118、19.251,P<0.001、=0.036、=0.037、<0.001、<0.001、<0.001、=0.001、<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394,95%CI:1.036~2.002,P<0.001)、糖尿病(OR=1.358,95%CI:1.008~1.692,P=0.004)、术后机械通气(OR=1.485,95%CI:1.183~2.189,P<0.001)、留置胃管(OR=1.236,95%CI:0.993~1.838,P<0.001)均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GCS评分<9分、糖尿病、术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NRS2002评分≥3分、卧床时间≥3周易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尤其要注意年龄、糖尿病、术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方面因素的影响。

  • 18.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刘婷, 杨逸昊, 李仙, 李丽娟, 马琳, 李其富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81-85.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13
    摘要 (94) HTML (0) PDF (652 KB) (3)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且安全的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在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已取得良好疗效,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机制。由于治疗方案不同和研究样本量较小,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现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19.
    应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陈鲲鹏, 陆军, 祁鹏, 王俊杰, 胡深, 杨希孟, 邓颖, 裴傲, 王大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236-242.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3.007
    摘要 (92) HTML (0) PDF (11077 KB) (2)
    目的

    观察应用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cSDH患者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间应用MMA栓塞治疗的33例cSDH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和影像随访。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钻孔引流术将患者分为单纯栓塞组和联合钻孔引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33例患者43侧cSDH,22例患者单纯行MMA栓塞治疗成功,11例联合应用钻孔引流术。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上成功,1例患者术后发生面瘫,并发症发生率为3.0%(1/33)。共29例患者获得术后至少2周影像学随访,影像随访时间92.0(52.5,161.0)d,26例(89.7%)末次影像随访时cSDH最大血肿厚度较术前减少50%以上。33例患者临床随访时间为(304.9±190.5)d,93.9%(31/33)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稳定或好转,无病例血肿复发。与联合钻孔引流组相比,单纯栓塞组患者年龄更小[(71.9±9.7)岁vs(81.4±9.9)岁,t=2.620,P=0.013)],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更低[2(1,3)分vs 4(2,4)分,Z=2.471,P=0.017],术前中线移位程度更轻[4.5(1.5,6.0)mm vs 8.0(7.0,9.0)mm,Z=3.6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OR=0.63,95%CI:0.41~0.97,P=0.038)和术前中线移位程度较轻(OR=0.07,95%CI:0.01~0.72,P=0.026)是单纯MMA栓塞治疗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应用MMA栓塞治疗cSDH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作为首要治疗方式。年龄较小和中线移位程度较轻是cSDH患者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 20.
    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李洪远, 董书宇, 鹿寒冰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40-4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4.01.007
    摘要 (90) HTML (0) PDF (918 KB) (10)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方法

    随机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23例TIA患者记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1例记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将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TIA患者归为进展组,余者归为未进展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初诊时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随访12个月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sdLDL-C、Lp-PLA2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结果

    初诊时研究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57(9.46,18.92)μmol/L vs 10.08(5.75,13.29)μmol/L、1.28(1.11,1.59)mmol/L vs 0.37(0.32,0.41)mmol/L、186.18(146.34,212.16)μg/L vs 132.53(77.34,159.05)µ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5.697、53.784、39.621,P均<0.001);研究组患者发病后12个月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5.11%(55/219);进展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20.86(13.43,23.85)μmol/L vs 13.79(11.86,15.57)μmol/L、2.63(1.41,3.26)mmol/L vs 1.23(1.06,1.40)mmol/L、216.84(185.40,239.45)μg/L vs 183.12(132.51,191.2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4.596、30.089、22.047,P均<0.001);伴颈动脉斑块、伴脑动脉狭窄、伴心律失常、发作次数>3次、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血清Hcy水平、血清sdLDL-C水平、血清Lp-PLA2水平均是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4.116、3.414、2.622、3.180、2.863、2.633、2.998、2.073、2.002、4.216、4.693、4.371,P均<0.05];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预测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36 μmol/L、1.76 mmol/L、199.84 μg/L,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联合预测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18%和0.956,均高于单独预测(敏感度=69.09%、65.45%、67.27%,AUC=0.849、0.810、0.791,P均<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TIA患者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升高,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TIA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更高,三者与合并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增加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且三者联合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尤其是当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分别高于17.36 μmol/L、1.76 mmol/L、199.84 μg/L时更需增加对患者的风险管理。

阅读排行

更多